陳女士向成都商報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尷尬經(jīng)歷。11月13日,周日,她和幾個朋友帶小孩到IFS周邊逛街、玩耍。沿著紅星路二段走到武成大街交匯口時,她的朋友看到一家絕味鴨脖店,便招呼大家過去買鹵味??烧l知,尷尬就這樣靠近了。
“絕味鴨脖的隔壁,看起來像是家新開的炸雞店,招牌和外墻都是明黃色,很惹眼,但讓人不好接受的是,這家店名叫‘叫了個雞’,附著的宣傳語是‘一家專門做雞的店’。”陳女士說,單單是這些,她已經(jīng)覺得“太惡俗”、“太沒底線”,她又朝店里看了下,“墻上掛著的宣傳語、菜品名稱更‘污’,我都不好意思跟你轉(zhuǎn)述。”陳女士說。
更讓陳女士覺得難堪的是,她8歲的兒子不明就里,問她“叫了個雞”是什么意思。這一問,讓周邊的朋友和聽到的成年人都大笑起來。陳女士說她本來想遮掩過去,可大人們這一笑,讓孩子以為是件有趣的事兒,追著問“啥子叫‘叫了個雞’”?她選擇冷處理,告訴孩子就是一家賣炸雞的店。“可我兒子這兩天還是時不時地念叨一句‘叫了個雞’,讓我惱火得很。”
陳女士質(zhì)疑,紅星路附近這樣的城市中心區(qū),一家店以這樣具有不良暗示、“污”的名稱命名,沒人管嗎?本周,她通過熱線電話,把相關(guān)情況反映給了城管、工商等部門。
成都商報記者昨日來到位于紅星路二段和武成大街交匯口的這家炸雞店,店面和招牌一如陳女士描述的那樣。更“辣眼睛”的是店里價目表上菜品的名稱:“沒有性生活的雞(童子雞)”、“和他有一腿”、“真踏馬好翅”……
記者詢問店員為何招牌和菜品取這些名字,店員稱他們是一家加盟店,總店在上海,招牌和菜品名稱都用的是公司規(guī)定的標(biāo)準(zhǔn)名稱。這家店的經(jīng)營者鐘某在接受采訪時稱,這家店在華東地區(qū)很火,“上海都開了幾十家了,招牌、菜名都是這么叫的,也沒人說什么。”
據(jù)鐘某介紹,她的店是“叫了個雞”在成都的第一家店,11月7日才正式營業(yè)。當(dāng)記者問她是否覺得這些名稱有礙觀瞻,會給人不好的暗示,以及是否會給未成年人不好的影響時,鐘某稱,作為一個加盟店,名號、菜品名稱都用總公司的,“自己只想做好一家炸雞店而已”。
記者在網(wǎng)上搜索“叫了個雞”,發(fā)現(xiàn)類似的名稱還不止這一家。為何一些商家熱衷于起這種隱晦、給人不良暗示的名稱?一位不愿具名的餐飲公司品牌管理人員稱,“無非是想吸引眼球,然后希望形成所謂的‘病毒式傳播’,以惡俗套路推廣品牌和產(chǎn)品。但大的、想做長遠(yuǎn)的品牌不會這樣干,沒有美譽度,太low(低級)。”
|